信游平台

信游平台是全国领先的一家互动娱乐游戏公司,九卅娱乐10年信誉登陆主要项目系体育类游戏,同时亦提供一些道地化的亚洲游戏等,九卅娱乐10年信誉

LOL热度不断下降,拳头开始制作其他游戏,新的动作游戏被曝光

2024-02-04

最近关于电竞圈的话题是很多人在讨论的,相信大家也看到不少这方面的内容了,这段时间里,有一件事引起了不少人的热议,那就是关于LOL热度不断下降的问题,这个现象确实存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图片

目前总结出来的原因有那么几个,第一就是游戏改版很大,导致很多玩家,甚至是职业选手都无法适应这个版本,于是出现了很多玩家退游了,退游的玩家多了之后,自然也就没什么人愿意看比赛了,于是热度就下降了。

图片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赛区太久没有夺冠了,在上一次我们赛区夺冠的时候还是S11,自那之后的两年,我们赛区都没有夺冠,这也是导致热度下滑的原因,如果我们赛区能在S14夺冠的话,那热度绝对会直线上升的。

图片

第三个原因就是人气选手的离开,这赛季有很多位人气选手成为自由人,没有签约战队,比如大家熟悉的uzi、宁王、theshy等等,他们不只是离开而已,离开之后他们还开启了直播,这无形中又跟春季赛抢热度了。

图片

这三个原因是现在最多人在说的,确实这些原因多少都会有影响,现在大家就想知道,面对这种情况,拳头和官方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不过看了一下,得知了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那就是拳头什么都没做。

图片

什么都没做也就算了,最近拳头还被曝光开始制作其他游戏,新的动作游戏被曝光,最近专注于分享《英雄联盟》泄密的博主League Of Leaks突然发问,拳头开发人员Zoey Wikstrom的领英资料中显示,有一款游戏正在开发。

图片

这是一款动作角色豹纹游戏,游戏似乎包含Roguelike机制,主要视角为第三人称,将采用虚幻5引擎制作,游戏中还有多人模式、季节性活动、制作材料、日常任务等等,目前透露出来的就这么多,很多人也吐槽,难道拳头准备放弃LOL了吗?对此你们有什么想吐槽的吗?

继续阅读

Icon退役后放飞自我,曝光LPL存在假赛,多支战队有嫌疑

2024-02-04

最近关于电竞圈的话题是很多的,相信大家也看到不少这方面的内容,这段时间里有一件事引起了大量网友的热议,那就是春季赛,今年春季赛的内容说真的,精彩程度真的很低,因为有太多摆烂的战队了。

图片

很多垫底战队新赛季连赞助都没有,他们到底是靠什么坚持下去的呢?很多网友都在猜测,于是就说到了假赛的事情,当然了,这种事情很严重,一旦证实就是职业生涯报销,所以我们不能说太多,也不敢没有证据就说。

图片

不过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最近有一位选手出来说话了,他就是icon,他最近直播的时候宣布自己退役了,因为太久没有战队要了,跟退役没有什么区别,他也表示自己不会举办退役仪式,并且他也准备进入时尚圈。

图片

因为他现在已经决定退役了,所以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了,于是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出来说一些行业内幕,于是就有人出来问,表示LPL赛区是否存在假赛行为,而icon的回答很直接,他直接表示确有此事。

图片

他表示之前自己害怕得罪LPL官方,所以不敢说太多,现在自己退役了,也就什么都可以说了,他表示除了几支豪门战队不会有假赛的嫌疑外,其余的LPL垫底战队都有假赛的嫌疑,这样一来,怀疑的对象可就多了。

图片

这次Icon退役后彻底放飞自我了,曝光LPL存在假赛,因为今年摆烂战队太多了,所以目前多支战队有嫌疑,特别是排名靠后的,当然了,这种事情事关重大,不能随便说,只能说目前LPL赛区并非大家想的那么干净。

图片

当然了,icon也只是出来报个料而已,真实性没人知道,也没有任何证据,虽然他是职业选手,但是我们也要留个心眼,理性吃瓜,不要被带了节奏,更不要因此去攻击现有的战队,对此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继续阅读

日本遗憾出局 亚洲杯36年最差战绩 创4大耻辱纪录 森保一遭质疑

2024-02-04

在负于伊朗之后,日本止步亚洲杯八强,创造了36年以来亚洲杯最差成绩。
自1992年首次赢得亚洲杯以来,日本之后在亚洲杯的最差成绩就是八强,分别是1996年负于科威特、2015年点球决战负于阿联酋,负于伊朗让日本创造了36年以来亚洲杯的最差成绩。
在创造36年亚洲杯最差战绩的同时,日本也创造了一系列的尴尬纪录。首先,日本首次在亚洲杯上负于伊朗,此前4战取得2胜2平的成绩。2019年亚洲杯半决赛,日本以3比0完胜伊朗。
其次,这是日本自2005年以来首次负于伊朗。第三,日本还第一次在上半场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逆转取胜,9场领先之后的不败纪录被终结。第四,日本本届亚洲杯5场丢掉8球,创造队史单届亚洲杯丢球纪录。
在上届亚洲杯,日本终结了伊朗对阵亚洲球队39场的不败纪录,而在本届亚洲杯上,日本连续负于伊拉克、伊朗,在面对对手高举高打的战术时,日本在防守上存在的问题彻底被暴露。
更重要的是,被淘汰出局之后,日本延续了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从未夺冠的魔咒。在世界杯的出色表现,长时间保持不败,一度战胜德国、土耳其之后,森保一被视为“名帅”,然而,在亚洲杯上大热倒灶之后,森保一的执教将再一次受到质疑!

继续阅读

非洲杯16强产生 1/8决赛:雄鹰VS雄狮 塞内加尔PK科特迪瓦

2024-01-25

北京时间1月25日,非洲杯小组赛结束,16强全部产生,1/8决赛对阵随之揭晓,尼日利亚VS喀麦隆,塞内加尔VS科特迪瓦上演强强对话。
E组最后一轮,南非0-0战平突尼斯,纳米比亚0-0战平马里,这样一来,马里小子第一出线,南非获得小组第二,突尼斯垫底出局。
F组最后一轮,摩洛哥1-0战胜赞比亚,齐耶赫破门,坦桑尼亚0-0战平民主刚果。这样一来,摩洛哥小组第一,民主刚果小组第二,坦桑尼亚垫底出局。
A组前两名是赤道几内亚和尼日利亚。B组前两名是佛得角和埃及,加纳出局。C组前两名是塞内加尔和喀麦隆,D组前两名是安哥拉和布基纳法索,阿尔及利亚出局。
小组第三PK,几内亚和纳米比亚都是4分,毛里塔尼亚和科特迪瓦都是3分,搭上16强的末班车。
1/8决赛对阵如下:
上半区
尼日利亚VS喀麦隆
安哥拉VS纳米比亚
佛得角VS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VS南非
下半区
马里VS布基纳法索
塞内加尔VS科特迪瓦
埃及VS民主刚果
赤道几内亚VS几内亚

继续阅读

小米15来了:骁龙8 Gen 4加持,量产时间确定

2024-01-25

1月25日,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在微博爆料了疑似小米15的相关信息。他提到,这款手机正在测试高通骁龙8 Gen 4处理器,并表示其开发进度相当顺利。同时,他还暗示这款直屏和曲屏的双旗舰手机可能会在9月份开始量产,在保持其优势的同时,也弥补了一些硬件配置上的不足。

图片

(图源高通Qualcomm)

高通骁龙8 Gen 4将是高通首款3nm芯片,并且CPU不再依赖Arm公版架构,采用了自研的Nuvia架构,这也是继骁龙820后,高通首次采用自研架构的芯片。那么小米作为首批搭载高通骁龙8 Gen 4移动平台的安卓旗舰手机,在性能表现方面,预计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Geekbench跑分方面,工程机做到了单核2070分、多核9100分左右。

图片

(图源NUVIA)

目前,小米14最显著的优势之一是其6.36英寸的直屏设计。在当前的安卓阵营中,小米14在小屏旗舰中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在大多数手机都采用大尺寸曲面屏的环境下,小米14选择了6.36英寸的直面屏幕,并在这个较小的机身中把能给的硬件配置都给足了,包括旗舰级的影像、性能、散热和续航能力。因此,除了iPhone 15 Pro和三星S24外,少有和它对标的产品,但iPhone 15 Pro使用了不同的操作系统,所以比较好直接对比的机型主要还是三星S24,不过小米在性价比方面似乎要更胜一筹,而且系统的本地化做的也更好。

图片

(图源小米Xiaomi)

因此,小米能成功迈入高端阵营,很大的原因靠的就是小米13和小米14这两代的小尺寸直屏旗舰,使它在在四千价位站稳了脚跟。

那么小米15预计也会继续延续前两代的优势。如果要说小米14还有什么不足,那就只能是指纹识别、震动马达,再者就是影像也还有提升空间。但是在现阶段,想要升级这些配置,那么内部空间也许会不足,比如超声波指纹比光学指纹更占空间,想要升级震动马达就必须提升其尺寸规格,影像的升级也和传感器大小相关。所以这些配置想要升级就避免不了要占用更多的手机内部空间,那么小米15是否能再进一步,关键就在于其是否能做到更高的集成度。

图片

(图源小米Xiaomi)

总的来说,小米作为目前国内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厂商,并且小米13/14两代旗舰也足够有诚意,如果小米15能继续保持其前上代系列的优势,那完全有可能再现小米14系列的超强销量。不过,不管是骁龙8 Gen 4还是小米15手机,目前都还仅处于测试阶段,距离发布还为时尚早。

继续阅读

国足打平出线?小组第三PK解读:恐至少3队4分,需看日本约旦脸色

2024-01-22

北京时间1月22日,亚洲杯小组赛第二轮结束,最后一轮今晚打响,国足对阵卡塔尔,取胜难度很大,有可能最终获得小组第三,与其他小组进行PK。
国足对阵卡塔尔,只要获胜就是小组第二直接出线,但是即便对手轮换,想要赢球还是非常困难的,3连平已经是可以接受的不错结果了。而一旦塔吉克斯坦和黎巴嫩分出胜负,国足就将以3分成为小组第三,与其他小组第三争夺4个出线名额。
如今前两轮战罢,已经有两个小组第三拿到3分,分别是D组的印尼和E组的巴林,净胜球-1。而B组的叙利亚、C组的巴勒斯坦、F组的阿曼都是1分,其中巴勒斯坦的净胜球是-3,其余两队都是-1。
最后一轮,国足战平卡塔尔,就是3分,净胜球为0。而印尼VS日本,巴林VS约旦,如果双双输球,那么就都是3分,但净胜球都是负数,少于国足,国足就将出线。
从实力来看,印尼告负几乎没有悬念,但是,巴林有逼平约旦的可能性,一旦积4分,国足就危险了!
因为阿曼最后一轮对阵本组最弱吉尔吉斯斯坦,巴勒斯坦对阵本组最弱中国香港,叙利亚对阵本组最弱印度,都很有可能取胜,最终积4分——4个4分,国足3分肯定无缘16强。

继续阅读

詹姆斯又创历史第一纪录:赛后拥抱切特 一球迷因抱住老詹而被驱逐

2024-01-16

北京时间1月16日,湖人主场击败西部豪强雷霆,詹姆斯全场出战39分钟,20投12中拿到25分7篮板6助攻,末节进球后双手握拳疯狂庆祝,关键时刻送出制胜助攻;詹姆斯一神迹超越贾巴尔和卡尔-马龙独享历史第一。
 
 
与雷霆一战,詹姆斯伤停一场后重返赛场,上半场10中4仅仅拿到8分5篮板3助攻,不过到了下半场,詹姆斯频频杀到禁区得分,末节继续碾压对手,关键时刻,詹姆斯助攻浓眉暴扣,最终湖人拿下比赛;赢球后詹姆斯拥抱霍姆格伦等雷霆球员,还把自己的手环送给现场的球迷。
 
 
据统计,这是詹姆斯在35岁后第170次砍下25+,超越贾巴尔和卡尔-马龙,升至历史第一(常规赛+季后赛);如此纪录的具体排名为——1、詹姆斯170次;2、贾巴尔和卡尔-马龙69次以及乔丹86次。
 
 
据美媒报道,在湖人和雷霆比赛期间,詹姆斯坐在替补席,被一名球迷抱住了。随后这名球迷被赶出球馆,詹姆斯对此显得很不开心。
湖人掀翻雷霆后,20胜21负反超火箭重返西部前十之列,39岁詹姆斯表现不错,浓眉的状态依旧很好,全场狂砍27分15篮板5助攻,隔扣霍姆格伦怒吼庆祝,詹眉带队拿下关键一战。

继续阅读

芯片架构的江湖往事

2024-01-16

近日,芯片设计厂商MIPS宣布,已聘请了知名RISC-V技术厂商SiFive的两名前高管,Drew Barbier担任公司产品副总裁,Brad Burgess 被任命为公司首席架构师,以推动其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eVocore系列内核IP的开发工作。

两位专家在半导体IP和RISC-V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鉴于此,MIPS首席执行官Sameer Wasson表示:“我对他们帮助公司推动IP创新和渗透新市场(RISC-V)的能力充满信心。”

简而言之,就是MIPS挖了SiFive的墙角,旨在加强RISC-V的研发。

对处理器架构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MIPS公司是MIPS指令集架构的创始者,历经40年的产业变迁和行业动荡之后,MIPS已经放弃了MIPS架构,转型为一家RISC-V CPU IP设计公司。

作为知名的精简指令集(RISC)的推行者,MIPS的成立甚至比竞争对手ARM还早六年,更不用说后来者的RISC-V了,但眼看ARM和RISC-V在多个领域如鱼得水,应用规模也一再攀高。与之对比,MIPS的落寞让人有点费解

借此时机,我们一起来回溯一下,MIPS架构在其40年发展历程中,那些辉煌与低谷,以及后续几经转手、日渐式微,再到最终被迫退出架构竞争行列,投身RISC-V的“风雨历程”。

以及,在芯片行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哪些处理器架构曾受到过市场的追捧与青睐,最终又消散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辙中。

MIPS“风靡一时”

回顾产业发展历程能看到,现代各种电器核心的微处理器起源于上个世纪Intel、德州仪器和Garrett AiResearch工业部三个公司的三个计划,推出的三个微处理器先锋则分别是Intel 4004、TMS 1000和CADC。

自此,开启了风风火火的微处理器革命。

在微处理器诞生早期,基本上都是不同厂商生产不同架构的芯片。虽然后来在IBM的“强迫”之下Intel将X86架构授权给其他几家厂商生产处理器,但当时的主流一直都是处理器厂商自主研发架构和设计甚至生产处理器的。

这种境况一直维持到了1980年前后,直到精简指令集(RISC)的诞生。

1980年IBM的801项目,可能是第一个使用精简指令集理念来设计的系统。

跟Intel X86这种复杂指令集不同,设计了许多特性让代码编写更加便捷,但这些复杂特性需要几个指令周期才能实现,并且常常不被运行程序所采用。此外,处理器和主内存之间运行速度的差别也变得越来越大。

在这些因素促使下,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使处理器的指令得以流水执行,同时降低处理器访问内存的次数。精简指令集对指令数目和寻址方式都做了精简,使其实现更容易,指令并行执进程度更好,编译器的效率更高。

这种相对新的指令集的面世促进了MIPS的诞生。

在RISC流行起来之后,斯坦福大学教授Hennessy就带领团队研发出第一个MIPS架构处理器,这个项目就是MIPS的前身。

1984年,Hennessy教授离开斯坦福大学创立MIPS。由此,精简指令集架构的领导者之一,MIPS架构登上历史舞台。

在成立第二年,MIPS就推出了第一个处理器设计R2000。之后,MIPS陆续推出了多代非常成功的商用产品,比如销量超百万的R3000、销量过亿的R3000A。

值得关注的是,MIPS甚至在1991年就推出了64bit的设计R4000。要知道其竞争对手ARM到了2012年才大范围推广64bit处理器设计。可见其在设计上的前瞻性。

1992年,看好MIPS的SGI将其收购,并支撑MIPS在90年代继续推出了几代R系列处理器。这是MIPS公司的第一次易手,之后MIPS也进入了颠沛流离的模式。

到2000年前后,MIPS32和MIPS64两套指令集的发布,标志了32位和64位MIPS CPU同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

图片

MIPS处理器是八十年代中期RISC CPU设计的一大热点。Pace MIPS、IDT和东芝等半导体公司都采用MIPS的设计来制造芯片,其生产的芯片也被Sony和Nintendo的游戏机,Cisco的路由器和SGI超级计算机等终端设备采用,尤其是家用路由器市场,几乎是被MIPS绝对垄断。

与X86相比,MIPS的授权费用较低,也就为除英特尔外的大多数芯片厂商所采用。除了费用较低,MIPS之所以近40年来得到追捧,还有以下两个原因:

MIPS的架构授权不限制任何对MIPS架构的更改

MIPS属于精简指令结构,和英特尔采用的复杂指令系统计算结构(CISC)相比,RISC具有设计更简单、设计周期更短等优点,并可以应用更多先进的技术,开发更快的下一代处理器

虽然在主流市场的PC/服务器应用上没能超越X86,但也靠PlayStation、PlayStaion2和任天堂64这样的家用游戏机实现了上亿的CPU销量。

MIPS “江河日下”

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由于成本问题和授权模式的限制和弊端,MIPS无法与市面上的大公司抗衡,开始陷入研发困境。

MIPS一开始就以Intel的X86位对标产品,因此其产品从面世开始就以高性能著称,使其在高清盒子、路由器等市场战功显赫。

虽然产品拥有很不错的性能,但是由于对商业不够敏感,导致了MIPS的商业化进程迟迟落后。

另外,相较其竞争对手ARM,从诞生开始就瞄准嵌入式低功耗领域,在这个领域默默耕耘了十数年,终于在21世纪迎来了自己的时代。而当时只聚焦中高端的MIPS则在功耗上没有太多优势,这极大限制了它的发展。

而MIPS反应的缓慢再一次拖累了他们的转型。

在ARM联合高通、苹果、联发科等公司面向智能手机市场做移动处理器芯片的时候,MIPS依然沉醉在高清盒子、打印机等小众产品市场,没有动力去自己革自己的命,结果被ARM革了命。

后来智能手机市场的大爆发,让其错失了移动市场这个时代窗口,也正式敲响了MIPS“丧钟”。

总之,MIPS的迟缓导致他们失去了最关键的十年。

另外,业内人士还表示,授权模式也是MIPS失败的一大因素。

MIPS和ARM都有IP授权和架构授权两种授权模式,但双方的思路差别很大。

ARM的授权方式极具灵活性(多是IP授权,很少进行架构授权),并在价格上具备优势,这吸引了TI和LSI等公司的注意。同时,相对便宜的价格也吸引了更多人来玩ARM芯片,完善了ARM的工具链和生态,为ARM后来的爆发夯实了基础。

与之相反的是,MIPS主要是架构授权(IP授权价格很贵),虽然这样更加开放,但它在未充分占领市场的前提下,这种授权模式导致客户各自为战,纷纷自行设计MIPS核心、添加指令、发布开发工具,碎片化严重,难以形成统一的生态。

同时这也就失去了IP授权所具备的推出速度,软件高兼容的特点。硬件的落后,导致软件平台的落后,造成的恶性循环加速了MIPS的衰落。

随后多年,MIPS在经过Imagination Technologies、Tallwood Venture Capital的几经转手之后,日渐式微。

2012年底,MIPS被ARM和Imagination瓜分收购。

对于ARM来说,MIPS的专利相当有价值,特别是64位和多线程相关的专利。因为ARM的64位架构跟MIPS 64位有70-80%的相似度,如果此时不参与收购,那么日后很可能陷入和MIPS专利长久的专利诉讼战,仅用3.5亿美元就解决这个潜在的隐患,ARM乐意之至。所以ARM收购了其接近500项专利。

Imagination收购MIPS则是为了加强自身的CPU业务,并且看中了MIPS强大的产品集以及安卓架构的支持和对中国的授权。因此Imagination收购了MIPS公司实体和82项与MIPS处理器核心架构有关的核心专利。同时Intel作为Imagination的第一大股东,收购MIPS从侧面也可以牵制ARM的发展。

收购MIPS后,Imagination结合旗下的PowerVR系列产品,打算将MIPS的运作模式效仿ARM。虽然MIPS在IoT上的市场份额仍然逊色于ARM,但在汽车、数据中心等市场寻得了不少机遇,比如Mobileye用的正是MIPS CPU。

那几年,Imagination加快了推出MIPS处理器核心的步伐,尤其是支持硬件虚拟化、多线程和SIMD的Warrior系列。

然而好景不长。2017年4月,Imagination宣布与其最大客户苹果中断合作关系,股价瞬间缩水,陷入艰难境地。彼时,“自身难保”的Imagination在为自己寻找买家的同时,也将MIPS以6500万美元的价格单独卖给了Tallwood Venture Capital,直到2018年被Wave Computing收购。

被Wave Computing收购后,MIPS并没有因此走向更好的道路。

此时,除了已经发展成熟的X86以外,几乎每个ISA都打算借助开源社区的力量来发展其生态,MIPS也不例外。

2018年底,Wave Computing宣布发起MIPS Open Initiative,将在2019年第一季度发布最新的Core R6时开源,该项目的参与者可以免费试用32位与64位的MIPS ISA,而无需任何授权和专利费用。

此举旨在加速MIPS指令集架构的普及,希望帮助已逐渐边缘化的MIPS指令集架构重回正轨。而彼时开源的RISC-V架构也开始逐步受到市场的热捧。

MIPS开源的举措,在当时被认为既向ARM示威,又向RSIC-V宣战,更为即将开始的IoT时代做好准备。

但选择开源就意味着要厚积薄发与时间为伴,比如Linux、RT-Thread、TiDB等成功的开源项目,都有长时间的社区人气积累与技术沉淀的加持,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去急功近利的开源只能适得其反。

然而,这一开源项目还没撑过一年,就随着公司CEO的调整无疾而终。2019年底,MIPS的短暂开源正式结束,此举也进一步打击了开发者对于MIPS的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MIPS与龙芯、上海芯联芯之间的纠葛,仿佛也成为了MIPS架构江河日下过程中的一段插曲,徒增一笔供世人揣摩和评判的谈资。

开源项目宣布告终后不久,Wave Computing选择申请破产保护,进行资产重组。

2021年,Wave Computing完成破产重组,并更名为MIPS,但“重生”后的MIPS宣布今后将不再设计MIPS 处理器,而是转向RISC-V处理器的开发。

MIPS能否谱写新篇章?

曾经与X86、ARM三分天下的MIPS架构,几经辗转之后迎来了命运的终章,正式加入同属精简指令集的RISC-V阵营。

据MIPS官网介绍,其正在基于MIPS ISA的创新基础上进行RISC-V设计。由于RISC-V ISA与前几代MIPS ISA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为其新的eVocore系列产品带来数十年的开发经验。

目前,MIPS已经推出了两款RISC-V CPU IP:面向高性能应用的eVocore P8700和面向高能效应用的eVocore I8500。

图片

eVocore P8700

MIPS表示打算借助全新的RISC-V IP进驻更加广阔的市场,包括汽车、机器学习、5G、数据中心、存储和高性能嵌入式等应用。

据悉,Mobileye已经是P8700的客户。前不久,MIPS还与数据中心市场的一位未公开的客户签署了协议。据悉,该客户是“三家超大规模计算企业之一”。

虽然尚不清楚有多少厂商会采用MIPS的RISC-V IP内核。但从MIPS乘着SiFive业务重组之际挖来对方两员大将,也反应出MIPS对于全力投入RISC-V的持续努力。

MIPS对其开源行为曾表示,“如果这发生在两三年前,那么RISC-V永远不会诞生”。

但倘若遵循假命题能推出任何命题的原则,“如果”二字则能推出任何结果。可世事哪有那么多如果,反观如今格局,RISC-V发展的顺风顺水,MIPS却早已改弦更张,就连十几年前收购MIPS的imagination,如今也一只脚踏进了RISC-V的阵营。

如今,在新任CEO Sameer Wasson的带领下,其首要任务是讲述MIPS重生的故事,如何在RISC-V社区中实现差异化,以及它计划将业务重点放在哪里。

这一次,如果MIPS能把握好RISC-V这根救命稻草,其未来或许仍有一席之地。

但,你知道的,世事哪有那么多如果。

处理器架构,各领风骚数十年

发生在MIPS身上的变化,预示着又一个处理器架构选择向命运低头。同样,作为最具有历史的处理器架构之一,MIPS见证了很多其他处理器架构的发生变化——看着X86称霸PC市场,ARM在移动市场崛起,RISC-V又作为新星受到行业青睐和追捧;但同样的,MIPS也见证了一些架构走向消亡。

此前,半导体行业观察曾在《处理器架构消亡史》一文中曾提及,20世纪80年代前后诞生的处理器架构,不仅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X86、MIPS和ARM,SPARC、DEC Alpha、PA-RISC和其他一些产品也在同一时期出现,这些架构大部分都源于RISC体系,包括IBM所推出的Power架构也都是RISC体系中的一员。

这些架构的到来,构建了出了处理器架构的摧残时代,也对当时的Intel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生怕动摇了自己X86的地位。

如今的RISC ISA除了风头正盛的ARM和RISC-V以外,还能掀起一点水花的恐怕就只剩下IBM的Power了。

PowerPC架构

PowerPC是1991年,由Apple、IBM、Motorola组成的AIM联盟所发展出的微处理器架构。

PowerPC架构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 (RISC)的处理器架构,其设计注重性能、低功耗和可扩展性,采用了流水线执行、超标量执行和乱序执行等技术,以提高指令执行效率。PowerPC架构还支持多级缓存和高速总线,以加快数据传输和访问速度,旨在为个人电脑、工作站和服务器提供高性能和可扩展性。

同时,PowerPC架构具有良好的跨平台兼容性,因为它的指令集是统一的,这意味着在不同的PowerPC处理器上编译的程序可以在各种PowerPC系统上运行,无需重新编译。这为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带来了便利。

得益于这些优良特性,PowerPC架构后来成为苹果Macintosh电脑的主要处理器架构,在苹果电脑上使用的时间从1994年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之后苹果转向使用基于Intel X86架构的处理器

有那么一段时间,PowerPC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摩托罗拉68000系列芯片是Apple PC以及许多种类和数百万个嵌入式控制器的核心。除了苹果之外,索尼的PlayStation3、任天堂的Wii、Wii u、GameCube、微软的Xbox 360和3DO M2等都使用了PowerPC处理器

实际上,当苹果放弃PowerPC时,其实就数量而言,PowerPC并没有失去大量客户,但失去了最负盛名的客户。然后游戏机也放弃了PowerPC,而典型的嵌入式系统也放弃了。

回顾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授权处理器IP可谓风靡一时,这是实现大规模采用的最可靠途径。其实从一开始,IBM就仿效了ARM、MIPS、SPARC等架构,走了PowerPC的授权路线。但是IBM的条款太过苛刻,PowerPC许可证比MIPS或ARM的许可证贵得多。

PowerPC未能在市场普及很大的原因是开放不足以及IBM的高价授权费。智能手机时代后,PowerPC因成本问题逐渐被边缘化。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Power架构在大家的视线中不再那么光芒四射,但是曾经与X86并驾齐驱的历史不可抹杀。目前也有包括国芯科技在内的厂商依然在使用该架构设计芯片。

SPARC架构

SPARC(可扩展处理器体系结构)是最初由Sun Microsystems开发的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指令集体系结构(ISA)。它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早期RISC设计的影响,这些原始的RISC设计极简,包括尽可能少的功能或操作码,旨在以每个时钟周期几乎一条指令的速率执行指令。

SPARC于1986年首次开发,并于1987年发布,是最成功的早期商业RISC系统之一。在其推出首款SPARC处理器产品后,SPARC就很快地占领了市场,并帮助公司突破了10亿美元营收的大关。

到了1989年,采用了SPARC架构的处理器开始应用于高性能工作站及服务器上,基于该架构的开放性和RISC体系的特点很快让其成为了国际流行的架构。

同一时间,为了扩大SPARC的影响力并作出进一步优化,“SPARC International”组织成立,包括摩托罗拉、东芝、富士通、Aeroflex Gaisle都参与其中。1995年,随着UltraSPARC I的推出,Sun在高端微处理器市场的领导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然而,在进入到新世纪后,新的应用崛起,使得PC已经不是处理器架构竞争的唯一战场。ARM架构凭借精简指令集的特点,杀入了移动市场,并逐渐成为了这个市场的霸主。

而此时,英特尔的X86已经在过去数十载的发展中建立了强大的生态系统。因此,在没有把握新应用的到来,以及在英特尔抢占绝大多数市场的压力下,包括SPARC在内的很多处理器架构逐渐开始衰退。

在互联网兴起的同时,不仅推动了移动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服务器的需求,但也是在这个市场中,SPARC落了下风。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从2002年开始,Sun Microsystems的营收份额每况愈下,到了2007年正式被IBM反超。而RISC+UNIX的服务器市场也逐渐被Intel的X86+Linux/Windows拉下。

SPARC因在服务器市场的失利,开始落寞。

2010年,Oracle以74亿美元价格收购了SUN,连带着SPARC也归属了Oracle。2017年后,Oracle被爆SPARC部门进行裁员,逐渐地,Oracle也逐渐放弃了SPARC的开发。

Alpha架构

当年,在许多RISC架构兴起的同时,DEC也受到看这股RISC风潮的影响。

于是,在1982年到1985年间,DEC将RISC划分为几个部分来分开研究。1985年,DEC负责RISC研究的负责人之一提出“协作RISC计划”,即将此前的项目就被合并为一个项目,并且更名为PRISM。

在此期间,为了进一步顺利的将新架构打入市场,DEC开始思考是否需要生产新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来替代其现有的VAX产品线,并最终于1988年结束了PRISM项目。

此时,处理器架构开始向64位发展。向64位发展,也被当时很多厂商视为是可以改写市场格局的一个拐点。因此,DEC开始考虑使用类似于RISC的设计概念来设计新一代VAX CPU,以提高速度,同时扩展到完整的64位体系架构。

于是,在1992年,Alpha架构应运而生。

Alpha作为专为高端台式机,工作站和服务器设计的微处理器架构,这也使得他们成为首批实现64位体系架构的企业之一。

如今来看,Alpha对于产业的贡献或许不在于有多少产品采用了这种架构,而是其在理论上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有人认为,Alpha,MIPS两种RISC架构都比较早的考虑了64位,并引入了很多超前的微架构设计概念,以至于影响了以后英特尔在微架构和超线程方面的发展,这些在英特尔处理器微架构设计隐约能看到Alpha架构的一些影子。

SUN作为开源架构的代表,其凋亡令人惋惜,但DEC Alpha的消亡则是因为其生态太过封闭而造成的。

据资料显示,DEC公司将所有和Alpha处理器相关的配件和外设都自己生产,不过为桌面电脑开发的主板却不支持SMP,而当时几乎所有采用Alpha处理器的公司都会使用多处理器系统,因此DEC公司所推出的桌面机型很没竞争力。

另外,Alpha处理器也一直不支持免费开源操作系统,这也成为了其败走的又一个原因。

1998年,因为财务原因,DEC将Alpha架构与其大部分内容一起出售给了Compaq。但已经是英特尔客户的Compaq决定淘汰Alpha,转而采用即将推出的Itanium架构,并于2001年将所有Alpha知识产权出售给了英特尔。

自此,Alpha的故事也画上了句号。

PA-RISC架构

除此之外,惠普公司推出的精简指令集架构PA-RISC也没逃得出被淘汰的命运。

PA-RISC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的一员,它首次出现于1986年2月26日,被应用于HP 3000 930系列以及HP 9000 840模式处理器之中。后来,这种架构被惠普公司与英特尔联合开发的Itanium架构所取代。

然而,英特尔的Itanium也没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款于1999年被命名的64位架构,自从2017年之后就再也没有更新了,2019年英特尔发布通知称安腾9700处理器开始退役,2021年7月最后发货期,HPE的服务区将支持到2025年。

随着纯血64位安腾处理器的停售,也意味着Itanium架构黯灭在历史当中。

事实证明,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哪一种处理器架构能够永远合适市场的需求。但从目前结果来看,RISC-V是其他RISC设计和一路上被遗忘的架构的霸主,成为其最后的归宿。

写在最后

站在当前回望历史,从处理器的设计和能耗比来说,如果要说最经典的RISC处理器架构,那么非MIPS莫属,就连其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它的优雅,MIPS被作为处理器教科书的典范,在很多其他处理器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MIPS,包括SPARC、Alpha、PA-RISC等其他架构的历史故事,恰好证明了半导体市场的“风云莫测”,一个ISA如若不能站稳脚跟,跟上行业发展需求的话,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掉。

从目前处理器架构市场来看,X86依旧屹立不倒,但对抗他的玩家却换了一批,这一轮与他竞争的是ARM和RISC-V两个阵营。从后两者的发展来看,近些年来,他们都在积极向PC市场做扩展。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也都有意向服务器市场方向发展。

但对于这一块市场来说,英特尔在该领域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优势,除了产品外,生态也是其能够固守城池的一个有利武器。

然而,新兴市场总在持续发展,行业需求层出不穷,商业世界瞬息万变,这场处理器架构的淘汰赛似乎并没有结束。

谁也别以为自己稳了。

继续阅读

马斯克:SpaceX每年保持50%发射增速,八年内送人类上火星

2024-01-15

SpaceX计划在2024年进行144次发射,增速超50%。

当地时间1月13日,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公司年度会议的视频。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在演讲中回顾了2023年的进展和成就,并透露了2024年及长远规划。

图片

SpaceX介绍,2023年,SpaceX成功完成了96次发射任务,将12名宇航员安全送入轨道,启动了两次Starship飞行测试,并通过星链将全球互联人数增加了一倍多。

马斯克表示,猎鹰火箭(Falcon)创下了有史以来一款火箭一年之内发射次数最多的纪录,完成了96次发射。紧随其后的是苏联的“联盟号”,一年内发射了60多次。2022年,SpaceX共完成发射任务61次。

SpaceX的这些任务中,三分之二是用于发射星链卫星,三分之一则是为其他客户执行的发射。

马斯克提到,SpaceX不仅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发射卫星,还为星链的竞争对手OneWeb以及亚马逊等公司发射了卫星,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旗下的蓝色起源公司则是SpaceX的直接竞争对手。“我们公平地对待每一家公司。”马斯克补充说。

马斯克透露,SpaceX计划在2024年进行144次发射,保持其每年50%的增速。

马斯克曾经提出的火箭回收一直被业内津津乐道。早在2015年12月21日,SpaceX首度成功回收轨道级火箭,实现航天史上重大突破。

在演讲中,马斯克介绍说,“三年半的时间里,我们用一枚猎鹰9号完成了19次发射,这真是不可思议。这枚火箭共计发射了860颗卫星、将260吨的重量送入了轨道。”

他表示,SpaceX从8年前开始回收火箭,目前已经成功回收着陆了260次,“我们已经证明,事实上这(火箭重复使用)是一个正确的想法。可重复使用是太空美好未来的关键。”

马斯克还强调了卫星整流罩的回收,他说,“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也回收整流罩,事实上,回收整流罩非常困难,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回收过的整流罩,我们已经重新发射过300次了。”

此外,“殖民火星”一直是马斯克的目标,“我在想,八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马斯克感慨说,“如果幸运的话,也许我们会在八年内把人类送上火星。”

入轨质量也是衡量航天企业的一把标尺。马斯克在演讲中介绍,“真正能够展现SpaceX在2023年的巨大成就的标准,就是入轨质量。你可以看到每年的惊人变化:2021年,我们略低于世界上其他所有企业的总和;2022年,我们比其他所有企业高出一倍。去年,我们占据了全球入轨质量的80%。”

继续阅读

早上5点多起床,最高月赚4万,不只做一个平台

2024-01-15

外卖骑手陈思创业失败后,跑外卖三年挣102万,从负债逆袭成上海“单王”,这则消息最近被媒体报道后惹出争议。

甚至有人算了一笔账:每年收入应该是102÷3=34万元。每天收入应该是340000÷365=931.5元,顺便提一句,2021年,北京有位人社局副处长为了调研,跑了12个小时外卖,才挣了41元了。

外卖平均一单收入为5元。那么他每日应该送931.5÷5=186单。他每日工作在18个小时,也就是说,他每小时应该送186÷18=10单子,换句话说,他应该每6分钟送一单子。这还不算他每周休息一天。

实际上,美团平均外卖一个单子要跑20分钟,按照这么算,他186个单子应该跑3720分钟,而一天区区只有1440分钟……

1月15日,九派新闻联系到当事人陈思,他展示了他送外卖的个人主页,上面写着“无上战神”,这是外卖平台众包的最高等级。

该外卖平台一名客服工作人员表示,此称号是根据骑手表现,跑单记录特别多、各项纪录都良好的情况下,长年累月逐步提升获得,这个级别的骑手占比并不是很多。

美团公关人员称,该骑手不是站点的,他们对于此事不方便回应。

继续阅读

瞰冬奥|魏纪中:2022年冬奥会将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

2021-12-09

青瞳视角

发布时间: 12-0915:34北京青年报北青网官方帐号

 

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中国体育界元老魏纪中8日表示,美方不派官方代表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做法,既不能动摇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支持北京冬奥会的立场和信念,也不会影响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

 

 

魏纪中说,美国政府宣布和炒作不派外交和官方代表参加北京冬奥会,其实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因为在奥运会东道主国未发邀请的情况下,是否请本国政府官员参加奥运会,取决于该国奥委会,而与东道主国无关。此次中方并未向美方政府官员发出邀请,所以,美方纯属自说自话。

 

 

在魏纪中看来,美方不派官方代表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言行,暴露了其“看中国办喜事难受”的阴暗心理,是想捣乱而出的招数。“他觉得‘我抵制,你(北京冬奥会)就逊色了,价值就低了’,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魏纪中强调,正如加拿大资深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庞德所说,这不会对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有任何影响。

 

 

魏纪中从事体育工作半个多世纪,亲历过14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他表示,体育政治化的做法不得人心,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表态支持美国政府,也没有一名运动员表态不愿参加北京冬奥会,这充分表明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团结立场。

 

 

魏纪中认为,近年来美西方一些政客、媒体恶意抹黑中国,迷惑了不少外国民众,特别是疫情发生后,国际交流被迫减少甚至中断,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加深。但他相信,各国(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来北京参加过2022年冬奥会后,会对中国有更加客观、准确的认知,他们也会以亲身经历去说服、影响更多身边的人,正如2008年夏季奥运会增加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与好感。

 

 

编辑/徐钊

继续阅读

日本半导体“背水一战”的赌注,都押在这座工厂里

2023-09-27

日本,正在试图打造一家能够在短短四年时间内,赶上台积电和三星等巨头的半导体公司。

2022年8月,丰田、索尼、铠侠、NEC等8家日本公司共同成立了日本新一代半导体国家队Rapidus。日本政府慷慨解囊,提供3300亿日元补贴。

Rapidus一出生便肩负着复兴日本半导体产业的使命——该公司的目标是和台积电并驾齐驱,在2027年实现2nm逻辑芯片的国产化,重现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半导体荣光。

2023年9月1月,Rapidus在北海道千岁市的工厂正式动工开建。

Rapidus的诞生及其与IBM合作,被认为是日本重返尖端半导体制造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机会”,而日本半导体“背水一战”的赌注,也被认为押在了这座工厂里。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称霸全球,但因挤占美国市场被美打压后走入低谷,韩国企业借此获得翻盘机会。上一个肩负着重振日本半导体使命的尔必达,也在三星的步步紧逼下节节败退,直至破产。

目前日本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上仍然具备主导性的优势,但落后了数十年的半导体制造环节能否在短期内补完功课?

Rapidus能否复刻当年“日之丸半导体”的神话?还是重演“尔必达失败”的悲剧?

日本半导体发展兴衰史

上世纪60年代,靠着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技术扶持(向日本转让了包括晶体管、黑白电视机、录音机在内的数百项技术),加上日本人独特的工匠精神,以及日本当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日本制造开始在国际上高歌猛进。

然而,伴随着半导体技术从晶体管过渡到集成电路,日本的半导体企业依旧比美国落后整整一代。

为了追赶美国,日本政府一边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一边动用举国体制,于1976-1979年牵头发起“VLSI联合研发计划”。

这套“官产学”的模式,最终发挥出了惊人的效率,日本半导体产业突飞猛进,生产的DRAM芯片,不仅性能出众,报价还比美国低10%,从而迅速占领了市场。

80年代的日本电子产业有多辉煌:

上游的材料与设备,有东京应化和JSR的光刻胶,有尼康光刻机的孤独求败。中游的DRAM坐拥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全部自己研发、自己制造、自己封测,属于正宗的“全产业链自主”,打得美国DRAM企业倒闭了8成。

当时,DRAM市场排名前五的是日本的五巨头:NEC、日立、东芝、富士通、三菱电机,英特尔则濒临倒闭,被迫退出存储芯片市场,转型发展CPU。

在下游的终端产品,日本当时也如日中天:夏普的面板和索尼的电视两手抓两手硬,Walkman与富士的胶卷统治了家门外的世界,索尼的特丽珑(Trinitron)则是全球高端电视的代名词,1994年,索尼彩电出货量高达一亿台。

但没过多久,美国人也开始反击。幸免于难的最后几家美国芯片公司,暂时搁置了各自的利益分歧,成立了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开始了举国体制和举国体制的对决。

SIA通过媒体在舆论上造势,渲染日本科技威胁论,引导民间的反日情绪,还游说国会:日本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全面领先,将严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先在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让日元急剧升值,1986年又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半导体协议》,被要求开放半导体市场,保证5年内国外公司获得20%市场份额;期间美国不断对日本发起“301调查”,并对日半导体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1991年,日美之间又缔结了《第二次半导体协议》。

在前后好几轮半导体协议和惩罚性关税下来,日本半导体产业逐渐丧失技术和成本优势。

更关键在于,此后,在美国的扶持下,韩国三星迅速崛起。

美国像当年给日本输血一样,马力全开给三星输血,美国工程师不止给三星提供技术支持,供应商和市场分析也帮忙解决。

1982年,韩国政府颁布类似日本VLSI计划的“半导体产业振兴计划”。1983年,三星建立半导体工厂,在美国的帮助下,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一口气掌握了16K到256K DRAM的关键技术。

为了建立日本的先进生产线,三星疯狂从日本企业挖人挖设备,对日本半导体公司的高管猛轰糖衣炮弹,并且花高价组织了一个近百人的日本顾问团。

面对三星的追赶,日本有些着急,日本企业开始以三星成本的一半,低价抛售内存芯片,跟三星打价格战。

价格战一开打,芯片价格直接跳水,美国企业也扛不住了。于是,美国对日本和三星同时发起了反倾销诉讼。然而,美国对日本企业征收了100%的反倾销税,而对韩国只征收0.74%!

而就在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之时,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经济崩盘了。

日本人终于撑不下去了。1992年,三星首次领先日本,率先推出世界第一个64M DRAM产品。1993年,东芝储存半导体生产量被三星超越,从储存半导体第一的位置跌落。1996年,三星开发出世界第一个1GB DRAM。

尔必达——90年代末日本半导体的背水一战

在日本半导体风雨飘摇之际,1999年,日本将日立、NEC的储存芯片业务整合到一起,组成了新公司尔必达(Elpida),联合对抗韩国,2004年三菱电机的DRAM业务也被并入。

尔必达,在希腊语中是“希望”的意思,它的诞生,实际上是日本半导体的背水一战,希望拥有强大新技术研发能力的日立,与拥有强大生产技术能力的NEC合二为一,能够诞生世界上最强大的DRAM内存制造商。

这是日本半导体最后的希望了。

因有政府资金和政策的保驾护航,尔必达的产品被打上了“日本制造”的烙印,也被称为“日之丸半导体”,一度在全球DRAM领域掌握近2成份额。

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合并完成的两年后,尔必达在DRAM市场中的份额就从17%跌到4%。

个中原因在分析人士看来,其实早在尔必达成立之前,日本半导体就已经失势了,加上美国企业都选择跟韩国合作,把日本孤立起来,尔必达的成立不过是最后的负隅顽抗。

一直以来,日本半导体企业在芯片良品率上采取的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从思考设计制造过程出发,以不生产有缺陷的产品为前提。这套方法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了成品率,也最终促进了生产效率提升,让日本半导体企业得以源源不断地输出廉价的DRAM产品。

但随着PC时代的到来,日本引以为傲的良品率和可靠性早已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了。大型机可能需要能用25年的DRAM,还会考虑持续性和稳定性,但个人电脑往往5年就会更新换代,更强调的是快速更新和成本可控。

但一直到尔必达成立,日本人也从未放弃对高品质的极致追求。尔必达也充分暴露了重组型企业的弊端:日立系擅长新技术研发,NEC系擅长高成品率的量产,三菱系则擅长集成统筹。派系斗争中NEC系最终占据了上风,之后一直停留在日本半导体“技术第一”的自满循环里面,无心于DRAM的低成本生产技术。

为了达到DRAM的高良率,尔必达延续了日本半导体企业昂贵的设备使用习惯,每道工序都设置了专用设备,用着同一台设备,尔必达的晶圆吞吐量只有三星的一半。而即使尔必达的良品率再高,也无法达到三星电子的两倍。

最终,技术水平更高的尔必达的利润率仅为3%,而三星电子高达30%。于是,日本人眼中属于山寨货的三星DRAM,依靠性价比快速扩张,伴随PC市场的繁荣跑马圈地。

另一方面,尔必达成立之初,芯片产业已经出现研发底层IP、设计、制造三者分开的趋势,而日本企业没能跟上这个趋势。

随着摩尔定律稳步推进,只有三星和英特尔这样的公司,能够依靠下游终端产品的份额支撑制造端的技术投入。而失去了PC和智能手机终端地位的日本IDM(垂直整合模式)企业,越来越难以承受制造与设计两端大规模的投资,最终在设计和制造两端双双落后。

2008年前后,由于Windows Vista销量低迷,DRAM供过于求价格狂跌,随后金融危机过境,半导体市场需求萎靡,尔必达眼睁睁看着DRAM价格跌破1美元。

此时已经家大业大的三星,在DRAM价格下跌、尔必达产能过剩的时期大举扩产,顶住亏损挤压尔必达的份额。积累了巨量亏损和负债的尔必达节节败退,即使日本政府极力扶持,仍回天无力。

2012年,尔必达走向破产,被美光以20亿美元的白菜价打包带走。

至此,日本存储芯片最后的希望覆灭,一个支柱产业在日本坍塌,两个东亚国家也结下了历史恩仇。

蛰伏的十年

伴随着尔必达破产,日本半导体产业全线崩溃,松下、索尼、夏普三大巨头制造了创纪录的亏损,瑞萨电子(2003年由日立和三菱电机半导体事业部合并成立)走向破产边缘。

这场破产引发的剧震,也给日本产业界带来了影响深远的次生灾害:

其一是终端品牌的衰落。夏普的电视、东芝的空调、松下的洗衣机和索尼的手机关的关卖的卖,消费电子巨头几乎都收缩成了零部件供应商。最惨的是索尼,照相机、walkman、音响影视这些优势项目,一个接一个撞在了iPhone的枪口上。

其二是上游产业链的坍塌。从面板、内存,到芯片制造,能输给韩国人的仗基本都输了。曾经大杀四方的日本存储芯片,只剩下东芝闪存一颗独苗,结果由于东芝转型核电受阻加之财务造假影响,闪存业务改名铠侠,挥泪甩卖给了贝恩资本。

接下来的十年,日本半导体企业采取了“背后支援”策略,即避开“耀眼”的完成品市场,专注于设备、材料等“背后市场”。与此同时,瑞萨、索尼等半导体企业也逐渐收缩到了自己更擅长的领域。

瑞萨彻底退出智能手机市场,重新聚焦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MCU。MCU是俗称单片机,最大的应用场景是汽车。一直以来,汽车MCU都是瑞萨最赚钱也最有优势的业务,占据全球近四成市场。

索尼则是将有限的研发资源,投入到以CIS芯片为代表的数码影像业务,以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参与移动终端浪潮。

CIS芯片是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电子器件,是智能手机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也就是俗称的“底”。2011年,iPhone 4s首次采用索尼IMX145,CIS概念开始炙手可热。此后从三星的S7系列到华为的P8、P9系列,索尼的CIS芯片几乎成为旗舰机型标配。

从2016年开始,索尼逐渐将CIS的战略重心转向车载领域。CIS芯片在自动驾驶中负责对环境信息的捕捉,也就是汽车的眼睛,重要性不言而喻。到2017年,索尼携三层堆叠CMOS图像传感器亮相ISSCC会议,霸主地位已无可撼动。

与CPU、GPU这类依靠集成度提高计算能力的芯片不同,MCU和CIS作为“功能型芯片”,对先进制程要求不高,但对可靠性、耐用性的要求更高,非常依赖工匠精神。

比起索尼的高端CIS还需要台积电代工,瑞萨的MCU产品工艺制程大多停留在90nm甚至110nm,技术门槛不高、更新换代缓慢,但生命周期长,而且客户一旦选用不会轻易更换。

所以,虽然日本的存储芯片被韩国打得满地找牙,但在以模拟芯片为代表的产业话语权,日本几乎从未旁落。

曾经因为信仰技术第一,造就了日本半导体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但也因为依赖这套信仰,造成了后来的由盛转衰以及尔必达的破产,但最后还是因为这套信仰,从MCU、CIS、半导体材料再到半导体设备,日本半导体得以保存火种。

不过,这些领域和面板、存储相比,市场并不算大。这也是让日本官方和产业界难以介怀的地方:相比失去的传统优势项目,他们得到的实在太少了。

根据IC Insights数据,2021年半导体全球市场份额美国占据54%,韩国22%,中国台湾9%,日本仅为6%。

因此,日本官方从未放弃收复失地的目标,这也是瞄准2nm工艺的Rapidus成立的重要背景。

Rapidus——“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机会”

过去三十年,美国的打压给日本留下了心理阴影,失去了东山再起的信心。

但如今,时代变迁,台积电、三星等企业相继“失宠”,日本又与美国在半导体领域携手同行。去年日本宣布将与美国共同投资1.3万亿日元用于联合开发下一代半导体,并成立国家队Rapidus。

2022年11月,Rapidus与美国IBM宣布建立伙伴关系,并于次月与IBM针对转移IBM的2nm技术达成合作。

IBM于2021年在全球率先试制出2nm制程的芯片。据报道,目前,Rapidus已向IBM派遣了100名技术人员,向IBM学习2nm制程所需的GAA(全环绕栅极)技术。

去年5月,日本时任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在访美时说出了心里话:

“在半导体领域与美国合作,感觉到了命运的奇异。”

日本政府将当下视为重振日本半导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机会”。

在过去三十年间,日本半导体制造业一路衰退,特别是在逻辑半导体领域,日本并不具备先进逻辑半导体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在生产方面也还停留在40nm制程及以上,且在40nm-90nm制程的产能占比仅为18%。日本产业界认为,日本半导体制造业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此外,尽管日本在半导体产业上游的半导体材料(市占率约50%)和设备(市占率约30%)上仍具备较强竞争力,但也面临着东亚邻居的竞争,不能说处于高枕无忧的状态。即便是MCU、CIS等最后的壁垒,也是如此。

日本一些分析称,日本政府和产业界人士之间正弥漫着这样一种紧迫感,即当前已经是日本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振兴的“最后时机”,如果错过这一时机,日本国内的半导体制造业在2030年可能会完全丧失国际竞争力。

另外,日本半导体专家认为,当前半导体产业不再单纯遵循“摩尔定律”, 正在从日本起步较晚的“深度摩尔”(沿着摩尔定律继续推进平面方向微缩化)向3D封装等“超越摩尔”(跨越摩尔定律,通过堆叠和芯粒等先进封装技术谋求发展)的技术路线演进。日本半导体产业凭借在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的竞争力,有望迎来重新崛起的最大机遇。

随着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半导体技术在其发展中的重要性凸显,日本希望在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新一代通信标准6G和元宇宙等领域赢得竞争,因此亟需重塑产业链,研发先进芯片工艺,抢占未来数字化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复刻当年的模式

近两年多来,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动作频频。

2021年3月,日本经济产业省设立“半导体和数字产业战略研究会”。

2021年6月,经产省公布了《半导体与数字产业战略》,指示“三步走”战略——恢复半导体产能、推动下一代半导体的发展、为未来技术“奠基”。

第一步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引入台积电。日本政府提供总额约4760亿日元的补贴,邀请台积电在熊本县建设半导体工厂。据悉,熊本新工厂将于2024年12月投入运营。

第二步采用“双轮驱动”的方式建构下一代半导体的量产体系。一个是2022年8月,八家日本公司成立合资企业Rapidus,承接半导体芯片生产业务,另一个是2022年11月,日本经产省牵头组建了“技术研究组合最先端半导体技术中心(LSTC)”,负责建立开放式的研发团队。

依旧是熟悉的味道,上世纪70年代“官产学”的配方。

最后的第三步,日本计划于2030年以后,凭借基于NTT的IOWN构想先行发展起来的光电融合技术来改变游戏规则。

能复刻当年的神话吗?

“Rapidus”的拉丁语含义为“快”,预示着日本将掀起一场速度战。

上一个代表“希望”的尔必达,最终让日本希望破灭。如今代表“快”的Rapidus,能否让日本如愿从2027年起实现尖端芯片量产,再现上世纪80年代的半导体产业荣光呢?

据分析,整体来看,日本已具备发展先进芯片工艺的产业基础,即使在半导体核心制造环节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日本在半导体产业领域选择与美国加强合作,使其在材料、设备与设计领域均拥有较大的优势。可以说,美日两国除了光刻设备之外,几乎能全部自主生产供应,半导体材料、EDA设计软件则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不过,日本要想在数年之内填补过去近20年的先进半导体制造环节,仍需面对两大问题:人才和资金。

据悉,2mn半导体的制造过程中大概有1000至2000个工序,普遍来说需要约1000名技术人员,而目前Rapidus只招聘了200多名员工,并且此前Rapidu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小池淳义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现有工程师大都超过50岁。不过,小池淳义却表示,将要在2mn半导体制造中,引入AI和自动化技术,可将人力需求减少到500人左右。

而资金方面,2nm芯片工艺的投资高得令人咂舌,比如台积电在美国的3nm芯片产线就投资400亿美元,这也是Rapidus董事长东哲郎为什么会提出540亿美元(约合7万亿日元)资金需求的原因。

此前小池淳义告诉媒体表示,Rapidus和台积电的商业模型不同,不担心人才荒议题。不过,他承认目前资金不足,解决选项之一是IPO。

另外,技术方面也存在隐忧。日本在半导体制造上仍落后中国台湾与韩国很多,台积电与三星现在已经开始量产3nm产品,并计划最早在2025年量产2nm产品。而目前日本主要的半导体生产线仍在40nm阶段,为升级半导体制造产业,还吸引台积电到熊本县建厂生产12-28nm的逻辑运算芯片。

因此,可以说,从“零”开始的Rapidus一步到位直接上线2nm芯片工艺是否是一场“技术大跃进”?即使是Rapidus有IBM的2nm芯片技术支持,打造出2nm的生产线,其也会大大落后于台积电、三星,而且也很大可能像如今三星低良率的3nm芯片工艺,成为商业化应用的致命关键。

IBM在2014年将旗下半导体部门出售给格芯之后,该公司就已经宣告退出芯片代工业务,只负责芯片技术研究、设计部分,这意味着IBM不可能像台积电那样一直在制造一线摸爬滚打,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技术落地能力也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除了技术、人才、资金,即使Rapidus在几年后真的发生神迹,搞定了2nm的量产,解决了良品率后,也面临如何获得国内外客户的问题。

在半导体代工领域,台积电拥有全球过半份额,韩国三星电子和美国英特尔也涉足代工,Rapidus面对巨型企业毫无胜算。

晶圆代工最重要的就是规模效应,没有苹果这样大规模采购先进制程芯片的终端客户,如果去依靠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的客户,所产生的收益能否带来盈利都存疑,之后的制程迭代更是无从保证。

还有,美国已经落地实施了芯片产业扶持政策,意图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回迁至美国本土,同时也将半导体技术竞争上升到国运的高度。如果IBM的2nm技术能顺利落地,美国会对Rapidus这个非本土企业承接先进芯片工艺视而不见吗?

当年,在击败了尔必达之后,韩国人庆祝了很久很久,他们为自己终于走到了世界巅峰而欢呼,为自己终于击败了日本而欢呼。

韩国人并没有想到,自己不是笑到最后的那个,美国从来没有忘记韩国的半导体企业。

结果是——如今三星有55%的股权是被外资控股的,其中大部分是美资。

继续阅读